[日本豆知識]認識日式建築16個必賞元素, 讓你看到老屋不再只說「好漂亮」|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|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欣賞日式老屋之美,認識東洋建築詞彙是重要的線索。本單元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,一窺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、建材工法、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,遊賞之餘,有更多知性的收穫。
文:江明麗
細賞建築美學──日式建築&和洋折衷式樣
日本政府在台50年,所有的建築式樣約可概分為2種,一是傳統日式建築風格,一是加入了西方多種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。前者有其固定的規格;後者種類相當多元,包含了新古典主義、巴洛克、現代主義等,主要因為設計的建築師曾留學英國或師承英國建築師,在日本無發揮的舞台,於是選擇遠赴台灣,將所有的創意在此生根發芽,也造就了獨有的建築作品。
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包括辰野金吾(東京車站、台灣菸酒公賣局)、森山松之助(辰野金吾學生,代表作臺灣總督府、台南州廳、台北州廳)、近藤十郎(台北帝國大學附屬病院,即台灣大學附設醫院)、長野宇平治等。
宿舍、民宅、神社、武德殿,有階級也有巧思
傳統日本建築有一定的標準,木建材是基本元素,多用於官舍、民居、小車站與神社等設計。針對官方宿舍頒訂的法制條例,上到市長官邸、廠長宿舍、職員居所,什麼樣的配置一清二楚,例如座敷應有6疊或8疊榻榻米,床之間該用哪種等級床柱,都有規範。
使用的建材與工法大同小異,通常以黑瓦、雨淋板、邊竹夾泥牆最常見。比較特別的是,為了因應台灣氣候,屋宅都會抬高用以防潮;另外,窗台下的氣窗,也是為了散發濕氣而增添的設置。
神社依照社格大小作為興建標準,除了伊勢神宮因為太過尊貴不列入社格以外,其他均按照官社與民社興建。官社裡有「官幣社」、「國幣社」大中小階級之別;台灣最高者為台灣神社,屬於國幣大社。
在空間配置上最能看出建築美感的,包括本殿及事務所。本殿設計包含神明造、入母屋造;台灣現存神社多為入母屋造,至於金瓜石神社與台灣神社原始設計,則為神明造。
武德殿原本是平安時代皇城裡的一棟建築,後來被武德會作為武道館的設計參考。台灣較具規模的武德殿包括台南、高雄、大溪等,抬高的地基是特色,與日本當地有所區別。入門口與屋頂會有千鳥與唐破風設計;使用的外牆建材,依年代不同而有紅磚、洗石子等不同材質;通常在屋頂正脊兩端會安置鴟尾,有防火驅邪的作用。
車站、州廳舍、銀行具和洋特色
將日本近代和風建築與洋風建築語彙融合的,概稱和洋折衷建築,這種形式在明治維新後興起,台灣有相當多老屋案例留存。這類建築在日本造屋基本結構上添加許多西方元素,如新古典主義、維多利亞、巴洛克及文藝復興等,是建築師對於自身所學的展現,也是另一種建築學派的歸屬。
和洋折衷建築在屋頂上有馬薩式、圓頂形式,代表建築為國立臺灣博物館、臺南地方法院,門廊與門廳以華麗的希臘立柱打造,繁複的花紋、勛章、彩帶,以泥塑工法雕琢,細節精緻,引人入勝。 哥德式設計也運用在台灣的歷史建築上,包括花蓮港出張所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(原名台北幸町教會,1916年井上薰)。其他尚有牛眼窗、拱心石、牛腿飾柱、山牆等,均是欣賞的重點。
認識東洋建築元素──必賞日式老屋特色16選
欣賞日式老屋之美,認識東洋建築詞彙是重要的線索。本單元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,一窺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、建材工法、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,遊賞之餘,有更多知性的收穫。
- 01──緣側
傳統房屋中的外廊部分,可以作為連接屋內外到庭園間的過道空間。為了防颱、防風、防雨而設置雨戶(擋雨的實木板),兩旁也有設置可容納雨戶板的空間,稱為「戶袋」。
- 02──床之間(凹間)
傳統和室裡一處內凹的空間,通常設於座敷內,組成要件包括床之柱、床板、床框、床脇、天袋、地袋,以及付書院。床之柱代表房屋的格局,官階身分越高,床柱使用的木頭就越珍貴;床脇位在床之柱左右一側,被稱為「違棚」,有兩段式的棚架,通常用來放置書籍、茶具和藝術品;天袋、地袋意指上下儲藏格;付書院為床之柱左側外凸的窗台空間,整個形式稱為「書院造」,是武士時期流行的設計風格。
- 03──欄間
指介於和室屋內天花板與拉門之間的通風、透氣、採光隔屏,通常以鏤空雕刻或竹枝木枝交錯榫接的手法裝飾,簡單或華麗的式樣皆有;台灣多為梳子狀或格狀形式,鏤刻則有自然山水景色的圖案。
- 04──幛子、襖
為房屋隔間用的拉門,幛子為透光性質,襖為不透光的隔屏,後者多使用布質或多層和紙糊製。幛子門的造型多變,比較常見的有腰付(下開口)、水腰(平均的格狀)、額入(中段開口)與貓間(中段開口附左右開合隔屏)幛子等;而適合賞雪與觀月的,另有雪見幛子與月見幛子。前者是上段隔窗、下段玻璃的作法,跽坐(跪而聳身挺腰坐)時,能直接欣賞窗外的雪景。
- 05──天井(天花板)
日式建築為了遮住屋頂橫梁的設計,常見的型態有竿緣天井、平格天井、折上格天井等。竿緣天井是台灣日式房屋常見的作法,採用細長木頭,以等比例規格交錯穿插,形成相當規矩的矩形式樣,重點在於須與床之間方向平行。
- 06──鬼瓦
日本屋脊上的裝飾瓦,多見於屋脊四面尾端與主脊左右兩側。鬼瓦樣式琳瑯滿目,因有闢邪之用,多以兇惡的鬼面或獸面製造,普通民居鬼瓦為雲朵圖案,也有佛寺以經書捲冊的造型製作。
- 07──屋架
台灣常見的日式老屋建築採用日式屋架(和小屋組)與西式屋架(洋小屋組)兩種作法。和小屋組採用直、橫木頭榫接交錯支撐,剖面看來類似大小不一的雙十格局;洋小屋組則使用了四十五度角斜撐的原理,看起來像英文字倒K的模樣。
- 08──虹梁
屋架上的水平構件,可支撐約束木柱之間的力量,工匠多會在木頭上雕刻裝飾。日本老屋中最常見的就屬海老虹梁;海老即蝦子,來自於蝦子彎曲身形之意。
- 09── 蟇股
蟇(音同麻)股,為上下橫梁之間的托物,可分散重量,達到建築的穩固。蟇股也譯為蛙股,形狀有如青蛙蹲踞的姿態而得名。如同懸魚、鬼瓦一般,蟇股也發展成許多漂亮紋路,除了花卉、雲朵形狀外,也出現獸樣與禽鳥的造型,樣式千變萬化。
- 10──下見板(雨淋板)
傳統木造房屋的外牆,主要用於防止雨水滲入屋內,分別有英式與德式兩種工法。英式採用一片疊一片的作法,再以長木條壓緊,讓雨水順波而下;德式作法則採用卡榫的木片,一片卡一片咬緊空隙,不讓水氣進入。
- 11──懸魚
設於日本山牆或破風板下的一種裝飾物品,帶有防止火災的寓意。日本懸魚花樣繁複,台灣常見的圖案包括豬目、三花、梅缽、兔毛通與蕪懸魚。
- 12──破風板
傳統日本建築手法,多出現在切妻屋造或入母屋造兩側的山牆處,除作為裝飾,也具有防止雨水侵蝕屋梁的作用。破風設計常見於寺院、神社或天守閣,可概略分為千鳥破風與唐破風。千鳥破風唯一三角形開口,與入母屋破風類似,不同之處在於,千鳥破風是獨立於屋頂的設置;唐破風類似中國唐代捲棚,屋簷呈現圓弧形樣式。
- 13──疊蓆(榻榻米)
用稻草製作的坐席,早期多鋪設在座敷空間,初期只能貴族使用,後來普及到民間,凡和室屋居室場所都有鋪設。疊蓆的尺寸大小按照各地造屋空間而有所不同,關東一疊為1757X 879公釐;關西一疊為1909X 954公釐;目前則多使用(1700 X 850公釐)的尺寸,一疊等於1.62平方公尺。疊蓆拼排有些忌諱,譬如邊線不能直對床之間與出入口,也不能有四角相對的排列方式。
- 14──小舞壁
日治時期前期施做傳統房屋牆體的工法,隸屬於真壁造作法,常用於民宅及神社的外牆或隔間牆,也稱為編竹夾泥牆,材料包括有長條貫木、竹片、竹網、黏土漿與灰泥。
- 15──鳥居
日本神社的建築要件,意寓為人類世界與神明世界的通道結界,設於參道沿途,依照參道的距離可設置多座鳥居。基本結構包括2根支柱與2根橫梁,舉凡神明鳥居、八幡鳥居與春日鳥居等,另外也有3柱鳥居與兩部鳥居(例如廣島縣的嚴島神社鳥居);各個部位稱謂有笠木、島木(上橫梁)、貫木(下橫梁)、額束(中間牌匾)、立柱及台石等。
- 16──屋頂(屋根)
日式屋頂林林總總大約有十來項,在台灣常見的大概有4種,包括切妻屋根、寄棟屋根、入母屋根及方形屋根(或稱寶形造),這幾種形式多來自中國,也各有不同名稱。切妻屋根為懸山頂,屬雙坡式屋頂,長方形空間,常見於神社;寄棟屋根為廡殿式樣,為五脊四坡式,屋頂有四面斜坡,在各式屋頂中等級最高;入母屋根及方形屋根,則為歇山頂與四柱攢尖,常見於佛寺及武德殿。
留言
張貼留言